第32章 初到宜阳-《风起北梁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不过想要得到萧历的重视,只是正直可还不够,于是萧历终于开口了。

    “那赵大人觉得黎民百姓、朝廷和君上相比,孰轻孰重?”

    听见萧历发话,其他人都停止了劝说,纷纷看着赵德昌,等着他的回答。

    赵德昌此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“这...,下官掂量不出来!”

    萧历又看向后面的官员们。

    “你们呢?”

    萧历只是一句话,赵德昌身后的官员就流露出百态。

    有人谄媚着说社稷为重,有人小心翼翼的回答君为重,有人大义凛然的说民为重,也有人信誓旦旦的说士大夫才是中流砥柱。

    赵德昌看着这一幕叹了一口气,这些跟自己同甘共苦的同僚们,终究还是都是一些俗人,改不了巴结上官的习惯。

    萧历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“悠然,你觉得呢?”

    张墨岳觉得王爷问出的问题很有深意,所以在萧历刚刚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在思考,但他跟赵德昌一样,掂量不出来。

    “依本王看,不论历朝历代,当民为重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

    “唯有如此,才能确保万世太平,才能穿直千秋万代!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像一记重锤在所有人的耳边响起,感慨最深的莫过于张墨岳和赵德昌。

    不论是百姓、衙役,还是官员,都议论纷纷,有的人甚至开始吟唱起来。

    张墨岳一拍大腿。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,原来如此啊!枉我读书那么多年,自诩满腹才华,竟然连这个道理都想不明白,还需要王爷点破。”

    一旁的赵德昌却反复念叨着萧历的话。

    “民为重,民为重,民为重!”

    赵德昌的情绪越来越激动,到最后他一副豁然开朗的模样,然后朝着萧历深深的鞠了一躬。

    “王爷,是下官糊涂了,做了这么多年的官,没成想忘记了自己的初衷!”

    “下官愿意接受王爷的俸禄,以后不管王爷有个差遣,只要是于百姓有利的,下官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”

    萧历轻笑不语,能这么快想明白这个道理,这个赵德昌还并不是迂腐的不可救药。

    就在萧历感慨的时候,一个十五六岁的衙役突然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,语气中带着些许愤恨。

    “大人,不好了,那群畜生又来了,还有不到五里的距离!”

    赵德昌一惊。

    “什么?不是三日前刚来过吗?怎么又来了?这群混蛋也太不讲信义了吧!”

    后面的那些官员一个个也恐慌不已,议论纷纷,显然赵德昌口中的那些混蛋不是第一次来了。

    萧历听的有些懵逼,开口询问道:

    “赵大人,这是怎么了?什么人能让赵大人如此慌张?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